用150平米地融合生物动力和朴门永续农法
- 上元
- Jul 23, 2024
- 5 min read
2024/05/31
是的,我从北京搬到大理了。
租的房子前面刚好有一块大约150平方米的地,就是下图中这片草地,我准备在这里试验结合生物动力农法和朴门农法。

这将是个全新的挑战,虽然小小大约四分之一亩地,但有许多方面需要考虑和尝试,会有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肯定有成功,也肯定有失败,未来的分享就是个探索过程的分享,而不是成功之后的经验之谈,随时会翻车,希望看我翻车的可以持续关注一下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我一直觉得生物动力和朴门是殊途同归的。先说“归”:生物动力农法(Biodynamic)是1924年由鲁道夫·施泰纳提出的,名字上结合了生物(bio-)和动态(dynamic)两个词,目标是将农场打造为一个有内部动态平衡且能长期自我循环着的活的有机体;朴门永续农法(Permaculture)是1978年由比尔莫利森、大卫霍姆格伦提出的,名字上结合了永续(permanent)和农业(agriculture)两个词,就是要让农场成为能够自给自足、永久持续下去的农法。很明显,这俩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再说“途”:两种农法都有着庞大的系统和复杂的知识体系,并在过去几十年都被有机爱好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践着。在我粗浅的学习和认识下,两种农法有很多原理和方法都是一致的,原理上比如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土壤健康、生物多样性、让农场能够适应本地自然条件、自给自足、循环再生,且都一定程度上有精神性的要求等等,具体的操作方法都有轮作、伴生植物、覆盖作物、收集自然能量等等。主要的区别在于:生物动力农法有更多对于宇宙力量的观察和实践,从光和热促进动植物成熟的角度,将行星恒星运行规律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具体化,以及生物动力启动剂的制作和使用;朴门则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向大自然学习,将处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农场在一定的设计思路下打造成为可食用的森林。
有看过我以前文章的都能看出我喜欢生物动力农法,但在150平米这样小的土地上没法实现完整的生物动力农法,比如养牛……也很难实现完整的能够形成闭环循环的永续,但,朴门的设计理念是个很好的出发点。

所有的农场都需要因地制宜,所以朴门的设计不是严格的具体操作手册,而是有12个大原则,在这些指导性原则下,根据自己农场的特殊情况去设计细节。这12个原则是:
1
Observe and Interact
观察与互动
2
Catch and Store Energy
收集和储存能源
3
Obtain a Yield
获得产出
4
Apply Self-regulation & Accept Feedback
运用自我调节和接受反馈
5
Use and Value Renewable Resources & Services
使用和珍视可再生资源和服务
6
Produce No Waste
不产生废物
7
Design from Pattern to Details
从模式到细节的设计
8
Integrate rather than Segregate
整合而不是隔离
9
Small and Slow Solutions
用小而慢的解决方案
10
Use and Value Diversity
利用和珍视多样性
11
Use Edges and Value the Marginal
使用边缘地带,重视边界价值
12
Creatively Use and Respond to Change
创造性地使用和应对变化
注意,这些是终点,不是起点,如果一开始就想设计一个完美的满足12条原则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因为瞻前顾后想太多而无法迈步,就像第九条说的,用小而慢的解决方案,从一些原则开始,然后在打造花园/菜园/农场的时候逐渐完善所有的方面。

图片来源:https://kukuapermaculture.org/permaculture-principles/
对我和面前的这片地来说,1、7、8、9、10、11是一开始可以参照和考虑的原则,特别是第一条:观察与互动。
务农的节奏嘛,气候节奏是首要观察的,比如纬度、气温、降水、光照、海拔、湿度、昼夜长短等大环境的节奏;然后再要观察相对微观的环境,比如地形、坡度、面积、周围环境、人文、土壤现状、灌溉需求、现有植被等等。之后再考虑如何与这些气候环境互动。
大理是个神奇的地方,纬度只和北回归线差一两度,马上要跨入热带的区域,但又有着约2000米高的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不至于像热带地区那么炎热。这样的海拔会造成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等情况,但是又由于大理特殊的地理位置:背靠苍山面朝洱海,调整了这些常规因素。我们都知道海边的昼夜温差不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高,缓和了温差变化,洱海虽然是湖,但它的面积之大,对大理的温度起到了调节作用。

图片来源:https://tv.sohu.com/v/dXMvMzQ2NjQwMzk3LzM3NTc5NjgwOC5zaHRtbA==.html
苍山植被丰富,和洱海形成了良性水循环,洱海的水汽蒸发在苍山上温度降低汇聚成云,之后转为降雨滋润苍山植被,植被一是能蒸发一些水汽助力水循环,二是能稳固山体和土壤,三是能通过森林里强大的微生物群净化水源,收集降水之后将水净化,再通过山泉和地下水的形式流入洱海形成循环。因此,大理虽然接近热带,但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和长江流域差不多。
虽然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和长江流域接近,但是平均值只是一个参数,还得看方差和时间关系,毕竟2000米的海拔还在这儿,温差分布、降水分布、光照程度、空气含氧量、昼夜长短等方面还是不一样的。比如大理全年平均气温趋势和温差对比武汉、南京就很不一样,冬天没有那么冷,夏天没有那么热,每个月的高低温差也更大。

图片来源:https://tianqi.2345.com/wea_history/56751.htm

图片来源:https://tianqi.2345.com/wea_history/57494.htm

图片来源:https://tianqi.2345.com/wea_history/58238.htm
再比如降水,平均降水量接近,但从温度变化可以看出,大理的四季变化不会那么明显,冬天和夏天的温度差并不大,也是大理现在正宣传自己为“四季户外运动城市”的原因吧。之前我做过北京四季变化对作物的影响的文章和视频,即便平均气温一样,但气温走势不一样就会严重影响收成,而且这些经验在大理又得重新推翻再来。没有了四季,却有两季,当地人说的“风季”和“雨季”。也就是说,虽然降水量和长江流域接近,但是雨水在一年中的分布是很不一样的。
这回简单说了说大环境气候,下回聊聊小环境的情况。
这150平米的地其实很小,能做的有限,但不影响成为一个很好的试验田,做尽可能的融合。现在的试验也能为以后积累一些经验,未来如果能有更大的土地能实践,就能更快上手。未来是什么时候?有多大的土地?都是未知数,不过不妨碍梦想一下,万一实现了呢?
每种农法用理论说都是好多本书说不完的,需要下地去“务农”才能更有节奏感。
参考资料:
蒙提 · 瓦伦丁著, 王黛西 译. 2021. 生物动力园艺.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杰西 · 布鲁姆、戴夫 · 伯赫伦著,路遥、冯彦敏、刘雅婷等 译. 2023. 实用朴门农艺. 云南科技出版社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