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上元

四季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 油菜的节奏

Updated: Jul 16

2023/02/05


提问:你意识里的春夏秋冬和感受到的春夏秋冬节奏一样吗?


从开始种地起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我也才刚刚找到一点点务农的节奏感。


节奏感对我来说不是节拍器打出来的死板的拍子,也不只是卡点,而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和有着同样韵律的东西同频共振的感觉。就像一个在演奏中的乐队,每个乐手可能有不同的演奏速度、频率、节拍、进出点,让大家咬合在一起的就是他们在这一首歌时间内的共同的节奏感,这样的节奏感很微妙,新奥尔良早期的爵士乐是很好的例子,一开始听会感觉很松散,每个乐器有自己的旋律线,好像和其他乐器没什么关系,各演各的,自由度过于大了。但仔细听几遍后会发现,在这种状态下所有乐器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根绳就是共同的节奏感,我的文字难以再描述得更具体了,直接多听几遍用耳朵感受一下,可以尝试每遍只听一个乐器,举个例子:


找到这个节奏感是演奏好一首曲子的基本素质,务农也是一样。捕捉音乐的节奏感不能只依赖眼睛看谱或者用理性分析,而更多需要用耳朵和身体去感受这首歌以及整个乐队频率的震动。在务农的过程中,除了眼睛、耳朵,我还需要用到鼻子、舌头、甚至全身,去感受土壤、植物、动物、水、太阳、温度、气候、宇宙的节奏感。


可惜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大环境的节奏感不是一成不变的。


气候变暖越来越明显,由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大环境的节奏和以前都不一样了。所以我想,务农也得要在前人留下的经验基础上找到新的节奏感,才能适应气候变化,进而努力缓解气候危机。去年立冬突降大雪,好多农民来不及给菜地做预防工作,甚至来不及抢救,损失惨重,记忆犹新。


冬天北方没法再种什么了,借此机会好好整理一下过去的观察,我想先通过油菜来说说对春秋两季的探索。


油菜这个名字非常有争议,各地叫法不同,图比较能说清楚:


这几乎是最常见的青菜了,它和大白菜是近亲,都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蔬菜。容易生长,也容易抽薹。在北方通常把这个称油菜、而把没长大的大白菜叫小白菜;华东地区一般管这个叫上海青,西南的朋友说在当地叫小白菜,其他地方还有叫青菜、青江菜等等许多名字,既然我这是在北方种的,本文就按当地方法叫它油菜吧。


对了,如果地里的认不出来,超市里的一般长这样:


图片来源:https://new.qq.com/rain/a/20210329a0c6av00


这两种长相可能主要是因为种植株距造成的吧,有些株距大的让这菜长得像花一样盛开:

通常来说,春秋季节温度不高不低,太阳不弱不烈,适合许多青菜生长。比如生菜、菠菜、油麦菜、油菜、茼蒿等等。但春秋时间都短,特别是在北方,能明显感受到的春秋也就一两周左右,而这些青菜的生长周期通常在6周左右,春秋那点时间根本不够用,必须挖夏天冬天的墙角。刚开始接触这些品种的时候,老师说这些算是“耐寒蔬菜”可以顶住春之前、秋之后的冬寒,理论上都比较容易生长。当然,实践起来还是会有很多挑战的,需要找到节奏感。

比如我们在秋天种了两拨油菜,第一拨是在8月24号,后来因为清理掉了一些夏季作物腾出了一些地,也觉得油菜种少了,于是就在9月21号又种了一拨。很明显天气暖的那一拨长得好,比我脸大,最早在10月5号就收割了一批,成长期刚好六周左右,每周都能看到变化。


秋后入冬通常是被骤然降温触发的,去年十月中下旬已经能感觉到明显的降温了,而今年这种体感到现在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对于蔬菜来说,降温是能直接体会到的,特别是晚上气温都快接近零度。所以可以看到9月底的那拨因为成长期温度低,就长得特慢,到了七周也才这么点大,之后几周也几乎没有变大的感觉。不过油菜的确耐寒,在这样的气温下还绿油油的,且在低温环境里不容易抽薹。


虽然春秋总体气候条件相近,油菜也都能长,但节奏感很不一样。秋季的成长期从夏末开始播种,出苗之后进入秋天,长大之后再进入冬天抗寒,有了更强壮的身体和根系抵御低温。和秋相反,春之前是漫长的冬天,种子在寒冷的早春发芽可能遇到困难。


比如今年三月中旬还在下雪,为了不让种子冻死,3月26号才播种,当天气温3-20度,和十月底差不多,但出苗率非常低,稀稀拉拉没几颗,而且长得特慢。春天转暖也快,特别是在现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高温来得比想象的快。温度高会让油菜容易抽薹。我们的油菜虽然没有抽薹迹象,但我能感觉到油菜不太喜欢在这样的高温下成长,虽然也能耐受得住,但还是秋天的凉爽让成长期的油菜更舒服。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我的感觉而已哈。最终到了5月底我们才采收了这批一共没长出几颗的油菜,过程和结果都和秋天很不一样。

把握播种和采收时间的节奏相对还算简单,容易实验,也容易观察。但作物成长过程有太多因素参与其中,比如种子、气温、水量、浇水的时间、肥的种类、肥的量、施肥时间、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状况、土壤物理状况、土壤化学状况、修剪、杂草管理、伴生作物、轮作等等,如果真要每个参数都做精准的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任何参数的实验都需要保证其他参数数值不变且配比一致的前提下调整唯一一个变量。影响生长的参数太多且不可控,所以这样的实验还是交给大学实验人员吧。其实反过来想完全没必要去过度人为地控制,大自然都帮忙控制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管理土壤的健康以及播种的时间,剩下的就交给土壤和环境来管理就好,学会放权。


种植过程中我参考了一些书籍,发现现在完全不用农药化肥的方法的书很难寻找到。各类教材都会默认一些常见病以及对应的用药品种和用药方法,化肥也是如此。

我是坚决不用农药化肥的,最终找到的引导教材就是这本《生物动力园艺》。当然书本只能是引导,因为实践的环境很不一样,需要找到适合当地的节奏。以下是一些书上说的和我的实践的对比。


土壤条件


书上说:油菜(书上用的是小白菜)喜欢充足的阳光,施用过生物动力堆肥的黑色沃土比较理想。如果植株缺少养分或水分,就会很快抽薹,可用锄头轻轻地松动表土,撒些腐熟的堆肥,如果需要的话,可将堆肥直接撒入苗床。


我实践:春天所有地块都施用了腐熟的牛羊粪堆肥,而秋季是在春夏种植过其他作物后,没有加肥料的状态下播种,秋季油菜的品相和数量都比春季好,且春季油菜在高温下都没有抽薹,所以春季没什么收获一定不是土壤不够肥沃造成的,倒是有可能是过于肥沃造成的,但还有气温等其他因素,所以只能存疑,无法证明具体诱因。


播种


书上说:油菜可以在仲春被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直播,覆盖0.5-1.5cm的土,或者在室内育苗后移栽。夏季播种的品种比较容易抽薹,因而应该等到夏末再进行第二次播种。株距30厘米为宜,在霜冻之前,它们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自由地生长。最好在月球处于远地点和近地点的中间时,或者月球和土星对立时播种,可促进植物的平衡生长。


我实践:春季没有覆盖的情况下直播,也许这就是造成出苗率低的主要原因?秋季播种深度倒是都控制在1cm以内,比较容易出苗,春季的没太注意,因为当时刚开始经验不足,也许播了太深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是出苗率低的原因,只能明年春天再试试。株距难以在播种的时候控制好,因为怕出苗率低,所以通常都会多播种,等出苗后再进行间苗。这点上还是翻车了,因为春天出苗率过低,秋天就想着要多播种,结果出苗率过高,长得过于繁密,即使间苗了还是太密,反而影响了植株的长大。不过没关系,小苗也是好吃的。播种日倒还是都在叶日,特别是秋季的两次,都在月球处于远地点后的一天,所以都长得很健康。


日常养护


书上说:油菜的根系浅,因而浇水时需要用温和的水雾,而不是强力的水柱,否则会导致土壤中的腐殖质流失。小白菜的根对温度非常敏感,因而水温需要接近土壤的温度。其宽大但是单薄的叶子,特别害怕风力的拍打或外部的挤压。


我实践:因为种子埋得浅,所以自然而然地用很温和得水雾浇水,生怕把种子冲出来。间苗的时候能明显发现根系很浅,都很诧异这么浅的根是如何稳固住上面的植株的?移苗的时候尽量让根多带土,以防本来就没多少的根系受到伤害。


我像是一个新乐手,在气候、自然、土壤等万物塑造的大环境下,尝试找到播种的节奏感。秋天尝试了两种进入曲子的位置,进错了虽然也无大碍,但总有一种和大环境节奏感更合拍。慢慢地要尝试体会播种之外更多的节奏感,创作出更好的曲子。


收获了油菜,就认真做个蚝蒜炒吧。



7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